收拾屋子的时候从很深的角落里翻出一杆秤,秤杆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,秤盘上的锈迹斑驳,显示出岁月的痕迹。
挂上物品,提起左边的小提,一个刻度是一公斤,最重能秤六公斤,从右向左逐渐推移秤砣直到平衡;右边的大提,从六公斤到三十公斤,是用来称稍重物品的。这是我童年时候的记忆,来自我的母亲,她总说女孩子要学会看秤,才能知道物品的重量,秤用多了,就能做到心中有秤。
母亲教给女儿的目的是想让她日后应用于她自己的家庭。现在看来,其实是否要学会看秤是不分男女的,因为我们总要知道事物的轻重。而作为法律职业人,则更需要明辨事物的轻重,某种行为的后果有多严重、一件纠纷双方的责任有多大、或是一个事件造成的损失有多少,都需要我们有一杆“秤”来衡量。而法律就是这杆秤,有它在,公平与正义就有所依托。这么多年,市场上老式的杆秤逐渐发展成弹簧秤,之后又被电子秤取代,这也一如我们的法律体系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修改、完善、趋向成熟,越来越适应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。
许多年后当我步入法院的大门,领口的法徽熠熠生辉,我依然记得母亲的那一句“秤用的多了就能做到心中有秤”。这一个“秤”的概念已经逐步融入到每一项工作之中,“手中有秤”就能衡量每一件事物的轻重,而“心中有秤”就是对公平与正义的无限敬畏!